五强溪湿地公园旅游——心灵的洗涤之旅(二)
二酉文化圣山
—学富五车 书通二酉
词目:书通二酉
解释:书通二酉,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才华横溢。与“学富五车”意同并联用。
出处: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郡县志》:“大酉山有洞,名大酉。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书千卷,旧云秦人避地隐学于此。自酉溪北行十余里,与大酉山相连,故曰二酉。”
详细释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二酉山皆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酉水河岸。

二酉山,位于沅陵县城西北15公里,屹立在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的酉水之畔。《辞源》所载“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和“才贯二酉”成语出典于此。《荆州记》记载:“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避秦人所藏。”清朝湖南督学使者张亨嘉朝拜二酉山时所题“古藏书处”四个大字立于二酉洞口。现在为国家AAA级景区,其二酉山古藏书处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酉藏书”传说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成功入选湖南省“新潇湘八景”,成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酉水画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典故
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出于此。这些书简在秦灭汉兴时献给汉高祖刘邦,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秦前书简时大喜,亲自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将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从此后,二酉山二酉洞就成为天下圣迹,成为读书人毕生向往和追求的地方。以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前往二酉拜谒更是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章。山上一度建院立阁,修堂造亭,香火旺盛。为纪念伏胜修建的伏胜宫和为保护二酉洞修建的藏书阁就是典型的建筑代表。在山半石洞下方,留有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即北京大学第四任校长、湖南督学使者张亨嘉于清光绪六年(1890年)二月所立的榜书碑刻“古藏书处”四个大字。